[导语]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周长计算 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63-6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
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6个。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小兔(显示)和小狗(显示)。今天他们俩要沿着草坪进行跑步比赛呢。看,比赛已经开始拉。可是刚跑完,它们却吵了起来。
(小兔:不算不算,你跑的路程比我少。小狗:不对不对,因为我跑得比你快。)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能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它们走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的呢?(指名说)你觉得它们跑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示课题)
二、新课展开
1、提问:刚才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谁能想出一个科学的办法来验证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样好让大家心服口服。
预设:(1)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
(2)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
(3)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绕一圈太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小狗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45米(显示),宽是35米(显示)。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师巡视)
3、引导:从你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4、指名说一说,并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45+35+45+35=16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45+45+35+35=16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45×2=90(米),35×2=70(米),90+70=160(米)。
(4)45+35=80(米)80×2=160(米)。
5、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你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算法优化一)
7、解决了小狗的问题,我们该帮小兔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0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别忘了算完后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出示两种算法:
(1) 40+40+40+40=160(米)
(2) 40×4=160(米)
8、提问:原来两人跑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小兔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看,它来到了篮球场(出示书上的图)。
你们愿意跟小兔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在草稿笨上。
指名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你觉得用你刚才的方法计算简便吗?(算法优化二)
提问:小兔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它并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
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2) 指名回答
(3) 反馈。
2、出示第1、2题:四个没有显示长度的图形。(让学生提出疑问)
师:要想计算图形的周长我们必须知道每条边的长度,现在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完成在练习纸上)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周长。这不,到了星期天,我们的史诺比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完成)
提问: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4、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
刚才我们根据给定的图形求出了它们的周长,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拼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然后再算出它的周长,好吗?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6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在桌上摆一摆。
(2)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摆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总结全课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能把你今天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回家后请选择你喜欢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面的周长。
周长计算 篇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发扬创新精神。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制作奖状边框的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创设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这样的数学活动,首先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有利于学生在探索中借助直观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维,交流学习的体会,得出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让学生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到长方形周长计 ……此处隐藏7835个字……要求必须是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并进行解答。……”看他们,恨不得马上跑到家里量出来、编好,交给我看。
【案例反思】
我觉得这几个课时的联系实践学习完全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场景一”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了十道直观形象的填表题目,让学生走下座位、走出教室,进行实际勘察和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了数学知识,还学到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真实的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二)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场景二”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具体操作后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我再进行适当的提醒和指导,正确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寻求出问题的结症所在,有利于更好的解决。
(三)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场景三”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讨论的结论,再一次用行动来证实这些结论的对错性。引导学生对正确的方法有个更明确的印象,最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量家里的家具等物品”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再运用编“我家的占地面积”应用题来综合锻炼学生的能力,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我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培养学生会更加乐观活泼、更勇于实践,更富有个性,真正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周长计算 篇六教学内容:教材69——7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方格图 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探究新知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图形王国,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同学们早就认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出示方格图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让学生观察,知道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1、不用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2、交流个性化的算法。重点使学生了解长方形的长边有6个格,它的长是6厘米等。
二、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呈现教材中的两个图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算法有:长方形的周长5*2+3*2 (5+3)*2 5+5+3+3
正方形的周长 3+3+3+3 3*4 4*3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算法,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3、先讨论一下自己喜欢哪种方法,再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 练 一练
1、 小鸟回家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公式进行列式计算。
2、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必要时可以画一画剪一剪。首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公式进行列式计算。
3、 问题讨论(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之后进行交流)
这是一道具有一定难度的题,在做第1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一想32能不能整除4,因为正方形的边长是相等的。在做第2题的时候一定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周长计算 篇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 厘米
胸围 厘米
腰围 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