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博士毕业生在清华2023届毕业典礼上致辞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清华大学2022届毕业典礼致辞 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是谢邦鹏,1999年从四川考入我们电机系,20xx年直博毕业后到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生产一线工作至今,历任公司继保班班员、现场工程师、班长,现任公司运检部副主任。很荣幸能够受邀参加此次活动,看到各位师弟师妹们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我的心情也非常激动。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在电力生产一线也已工作十年,下面就结合我的工作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工作感悟。
一是要坚定信念,坚守初心。清华人,都是有梦想、有追求的,我们渴望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记得小学时老师曾问我长大后想要做什么,我的回答是做“工程师”,清华九年电气专业的学习,更是让我立志于成为我国电力生产的专家和电力技术应用的先行官。博士毕业后,我毅然选择了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刚进单位的头两年是最困难的。生活上,孤身一人在上海,实习期收入很低,房租就占掉近一半;工作上的打击是最大的,不但工作中搭不上手,甚至根本不知道师傅在讲啥,因为我是四川人,根本听不懂上海话。记得20xx年教师节,我在出租屋里给梅生伟老师打电话问候时,梅老师问我过得怎么样,我说“过得挺好的”,其实眼泪都差点掉下来……支撑我坚持下来的,就是清华人自强不息的信念,就是我一直的追求和梦想。
二是要精益求精,传承匠心。产业工人队伍从来不缺匠人,像我们单位有一位邱永椿师傅,80岁了,还一笔一笔的工工整整的写了90万字的电气试验教材手稿,严谨精细的精神着实让人震撼与佩服。清华人也从来不缺匠心,记得曾嵘老师就曾经在给我们上课时说过:“清华人,扫地也要扫得最干净”。所以刚到一线,工作中碰到困难时,我也对我自己说: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一线工人!到班组前三年,我是班组里拧螺丝、接线头、看图纸、做笔记最多的人,加班更是常事。精益求精的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完成班组派给我的每一项任务,让我很快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技术技能也有了质的飞跃,我还被评为了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20xx年我被委任为继保班班长,我就下定决心打造一个“标杆”班组。对内加强培训,推行量化积分考核,对外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应用创新思维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现场工作效率。几年中,我们班组先后获得了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上海市“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这让我倍感自豪。
三是要开拓创新,发挥慧心。生产一线是创新发明的沃土,实际应用是检验创新成色的试金石。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应用创新思维解决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得到的成果最有价值。20xx年初,我带大伙儿做主变回路检修,需要调换20多个老式电磁型继电器,拧下拧上400多颗螺丝。3个多小时干下来,大伙儿手都酸得抬不起来了。“现在连汽车换轮胎都用电动工具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设计出一套专用工具?”带着这个想法,我设计了我们的专利产品——专用组合式电动套筒。有了这套工具,工作时间可以轻松缩短一半。还有一次,我在做继保大电流试验时,发现开关柜电缆仓的短接工具很不好用。冥思苦想后,设计了一套“大电流试验万用组合短接工具”。如今,这项专利成果已获发明专利授权,并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这几年,我和我的同事们已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完成了二十多个创新课题的研究,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四十多项,我也获得了“上海工匠”、“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等称号。
四是要放平心态,求得安心。我们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身上都烙着“清华”二字。这是荣耀,殊环,也是压力。从进单位大伙儿叫我“清华博士”,到后来的“博士班长”、“劳模工匠”,大伙儿对我的期许不一样,我对自己的要求也一直不一样。但是,生活中必然会有许多不如意,工作中会有许多起起落落,同事间也会有许多风言风语。遇到挫折后同事评价“清华的也不过如此”时,取得成绩后同事说“他是清华的做得好是应该的”时,心态很重要。我一直以日晷上刻的四个字“行胜于言”为座右铭,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竭尽全力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决不辜负“清华”二字。
其实,我的工作很平凡,但我相信,只要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超越自己,就可以让自己的知识更有价值,就可以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博士导师卢强院士曾经评价我的工作,他说:立足于生产一线,使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这不仅不是轻用人才,反而是锻炼和造就能担当未来大任的精英之正道,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并可以促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沟通与交汇。这句话,也与大家共勉!
最后,感谢系里给了我这个发言和跟大家交流的机会,感谢领导老师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祝各位师弟师妹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顺利!谢谢!
清华大学2022届毕业典礼致辞 篇二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来宾们:
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日子。首先我代表学校向5000多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各位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毕业是人生新的起点,学有所成的你们即将跨出校门,拥抱新的生活。我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目标”和大梦想,对未来都充满期待。未来也确实值得期待,因为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新时代,任何想法都有可能变成现实。
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容易让人浮躁的时代。一步登天、一举成名、一夜暴富的故事,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成为热议的话题。各种各样的成功人物,引来人们羡慕的眼光,但他们奋斗的过程却往往不被人注意。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这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在脚步变得越来越匆忙的时候,人们常常忘记了人生该坚守什么。人们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也往往沉溺于各类新奇体验而迷失了自我,不知心安何处,不知走向何方。今天,我想向大家强调的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情怀,葆有一颗安静笃定的心,在执着奋斗中不断成就人生新的高度。
少一些浮躁,沉下心去,脚踏实地,执着向前。所有梦想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这是最朴素的道理。人生没有捷径,成功绝非偶然。无论攀登多高的山峰,向上的步伐也只能一步一步迈出。朱自清先生曾在一首诗中写到:“摆脱掉纠缠,还原了一个平平常常的我!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真正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成功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一定要说成功有捷径,长期不懈的奋斗就是成功最大的捷径。我校机械系教授潘际銮院士今年正好90岁,他在读书时选择了焊接专业,此后便一生致力于中国的焊接事业,成功解决了焊接电弧控制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这些成果在建设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核电站和第一条高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实际上,清华有很多像潘际銮院士这 ……此处隐藏4378个字……/p>
钱院长曾经说过,“教育绝不仅仅是培养创新人才,而守注人本身。”五年的峥嵘岁月,不仅是与科研世界的对话,也是与自己的对话,与梦想的对话。感谢经管学院,五年后的我们并没有变得世故、浮躁和急功近利,而是更加笃定、自信而坚守梦想,具备了选择和捍卫自己想要的生活与事业的勇气。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最尊敬的师长也对我说,35岁之前没有周末。我们未来面对的人生,或许比读博士还要艰难百倍,但经历了这段旅程,我们拥有了从容面对一切,去收获快乐、创造幸福的能力。
同学们,博士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位,而是一份相伴终生的人生履历。博士五年栉风沐雨,今天我们戴着博士帽、穿着博士服,应当为自己通过了这场考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让我们再一次感激我们的恩师们,是你们的培养和教诲令我们终生受益。请钱院长和各位老师相信,在未来,我们不论走向何方,都会不忘初心,怀揣着身为一个清华人、经管人的骄傲,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心怀天下,经世济民。只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清华人。
谢谢大家。
博士毕业生在清华2023届毕业典礼上致辞 篇六尊敬的各位师长,亲爱的学友们:
首先十分感谢学校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让我有机会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与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幸福和快乐。作为校友,我衷心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奔赴祖国建设的各个岗位。
看着同学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不由使我回想起30年前在清华学习时的美好时光。那时,十年**刚刚结束,我们的中小学生活主要是在政治运动和生产劳动中度过的。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点燃了我们学习的激情,经过十个月左右的奋战,我幸运地考入清华。大家都十分珍惜这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立志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对待知识真的是如饥似渴,就像饥饿已久的人扑向面包,抓紧分分秒秒时间充实自己,晚上熄灯后,还有许多同学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或者在水房的灯光下学习……这些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20xx年前的1986年,为了履行一个承诺,我保留博士学籍,前往大漠深处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工作。这是一个既令人向往又让人畏惧的地方——令人向往,是因为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民挺起脊梁的核蘑菇云升起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够把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事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地方;让人畏惧,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地处荒凉的罗布泊腹地,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更重要的是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责任。
20xx年来,我虽然说不上取得了什么成就,也谈不上为母校增添了多大光彩,但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时刻牢记和践行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始终如一地为祖国强大而不懈奋斗着。实事求是地讲我一直热衷于科学技术研究,不愿意当领导,现在也是如此,却阴差阳错当了领导,管理着世界关注、中国重要、责任重大的核试验基地。这些都竖家民族利益的需要,是各级组织的培养,是伟大事业所成就的,更重要的是母校的培养打下的良好基础,使我有能力、有毅力去克服工作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清华的校训、校风和优良传统,始终是我们每个清华学子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我再次衷心感谢母校的培养教育。
毕业离校20多年,面对这么多杰出的师长和校友,在这里发言实不属本意:一来我们干的是“只能干不能说”的事,可以讲的不多,我们的格言就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二来在座的各位水平都很高,我不敢在大家面前随便讲。再者,我也没有什么深刻体会和经验给同学们传授,因为我的体会均是大家的共同体会。我有的只是祝福和祝愿。
我很羡慕现在的同学们,你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受到从小学到大学系统正规的良好教育,你们中的多数从中小学起就是佼佼者,是家长和学校的宠儿,有的天赋过人,有的多才多艺,有的现在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成果。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的人与你们无法相比,我们出生在困难时期、学习成长在**时期,工作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先天有许多不足。比如我在进清华前从未学过英语,到了大学才从ABC开始学起。因为我们生长在特殊的时代,吃过苦、经历过一些挫折,具有相对较强的承受能力,这可能也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艰苦条件下还能有一点作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和失败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坦率地讲,你们这一代很需要经历艰苦环境和条件的磨练,因为这是成功所必需的。
今天你们毕业了,即将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毕业是学校生活的结束,但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更重要学习的开始,是走向社会去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进入社会后,与在校时会有些不同,很多事情需要你们自己思考和抉择。你们这一代人不但具有我们所不可比拟的良好基础知识,同时具有我们所不可比拟的自信和激情,你们是自信的一代,也是奋发向上的一代。目前,我铭家正处在繁荣稳定、快速发展崛起的好时候,为我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例如中国核试验基地就可以为同学们奉献青春、报效祖国提供宝贵的机遇,这里我可以自豪的告诉同学们,中国核试验基地先后有三任司令员是清华校友。希望同学们抓住机遇,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有所作为,像顾校长要求的那样,“做可堪时代大任的清华人。”
堪大任要以报效国家为己任。我认为,个人的成功主要的不在于自我设计,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与国家民族利益相关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就是我们取得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最好的舞台。早年放弃国外良好条件和优厚待遇,投身祖国核试验伟大事业的“两弹元勋”程开甲院士说,“如果我不回国,也许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但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飞机可乘。成功也不是计算出来的,成功之路是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要想干成一点事情,最忌讳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把一生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奋斗目标的不断变化上。只有放开你的脚步沿着选定的方向前进,扎实干好每一件细小的具体工作,最终才能走向成功。几年前,你们闯过一个又一个独木桥,跻身清华,认真走过了扎实的求学之路。走向社会后,你们也一定能够走好施展才华的人生之路。
成功之路历来是不平坦的,登攀之旅必定布满荆棘。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主要取决于他在顺利时的表现如何,而主要取决于在不顺利和困难时的表现,胜利和成功多数是在坚持一下之中,度过黎明前的黑暗必将迎来光明。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清华人,面对困难与挫折,一定都是强者。
事业成功离不开奉献。奉献能带给你快乐,因为你在付出的同时收获了事业的成功;索取却无法使你幸福,因为索取是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甘于奉献、勇于付出既是成就事业之必需,也是成功者内在的品质。我愿与大家一起,在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奉献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同学们,放开你们的脚步,坚定地沿着选定的方向前进、攀登。祝你们取得成功、创造辉煌,去实现人生价值,给母校增光添彩。
谢谢大家!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博士毕业生在清华2023届毕业典礼上致辞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