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机械专项技术报告多篇

时间:2025-07-06 08:53:01
机械专项技术报告多篇

【概述】机械专项技术报告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省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的探索调研报告

省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的探索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油菜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的主要农作物,随着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的推广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油菜的种植面积也正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__年我省油菜种植面积为1447.1万亩,20__年已达到了1504.1万亩,增长了4%,亩均单产已由20__年的108.4kg提高到20__年的119.67kg,增长了10.4%;总产180.0万吨,比20__年增长了14.80%。我省属全国油菜优势农产品区域,已经形成了沿江和江淮两大集中优势产区,是全国油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常年油菜产量居全国第二位,20__年油菜总产量156.8万吨,占全国的13.8。

由于油菜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水稻主产区,前茬作物为水稻,种植模式为稻--油。油菜的栽培方式有育苗移栽、直播(包括撒播、穴播)等,育苗移栽技术作为农业部门的主推技术是我省目前的主要栽植方式。

多少年来我省油菜生产一直采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除耕整地、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可以与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机具共享外,其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几乎为零。以育苗移栽为例:在前茬收获后,用拖拉机或耕牛对田块进行耕翻,从起垄打穴、育苗、起苗、移栽洇水、施肥除草、收获直至干燥全靠人工作业。整个生产过程直接投入用工量12-13个工日,仅育苗移栽、收获、干燥等关键环节就需8-9个工日,已超过水稻全过程的用工量。使油菜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据__省价格成本调查队20__年调查统计每亩油菜纯收益仅为22.67元。每年油菜收获集中在5月中下旬,正遇江淮多雨季节,收割后的油菜籽常常因得不到及时的凉晒干燥造成大量油菜籽发热、霉变,全省每年造成的霉变损失在10左右。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收获季节的霉变损失,直接影响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制约了油菜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出效益的提高。广大农民在水稻生产机械化基本解决的感召下迫切要求解决油菜生产机械化的`问题,重点解决油菜栽植、收获、烘干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跳出传统的种植模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因此,探索适宜的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减少用工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优质油菜的单产和效益,不仅是我省农机推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对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改善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认真开展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我站在省局的支持下,从“九五”末开始在油菜种植、收获和烘干等几个关键生产环节开展了试验示范工作,主要示范内容如下:

1、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

为进行油菜机收试验,指导全省的试验示范工作,我站制定了《__省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大纲》,并率先于20__-20__年在巢湖市居巢区两次进行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宣城、马鞍山、黄山、滁州、合肥、巢湖等市的有关县市按照该《试验大纲》也相继进行了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试验内容是对油菜机收的联合收获、分段收获两种工艺模式进行探索。油菜联合收获机械化工艺模式:该工艺采用改进的适宜油菜机收特点的稻、麦、油兼用型或专用型联合收割机,在油菜适收期一次性完成油菜的收割、输送、脱粒、清选等工序;油菜分段收获机械化工艺模式:该工艺采用人工或割晒机等将油菜收割铺放,利用作物后熟作用、晾晒2-3天后再由人工或机械拣拾将油菜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脱粒、清选。

通过试验得到以下结论:

(1)、机械收获省工省时节本增效,促进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是一项使用工时多,劳动强度大的强体力活,收割1亩油菜需要1.5-2工日。采用机械联合收获每小时可作业3亩以上,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同时由于节约用工量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油菜联合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对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都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避免了农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

(2)机械分段收获工艺模式难以实施,联合收获为当前主要工艺模式。

机械分段收获工艺虽然有利于提高油菜成熟度,降低损失率。但相对联合收获多一道环节,且无相应机具:保有量较大的稻麦割晒机不适宜收割油菜,装有捡拾装置的油菜联合收获机在我省还是空白,因此目前还不具备实施油菜机械分段收获的条件。

目前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属于兼用机型,即在原有稻麦联合收割机基础上加装和更换部分装置和部件,实现稻、麦、油三用,有利于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性,因而具有较强适应性。

(3)准确把握适收期是降低损失率的关键。

油菜机收损失率不仅是机收的重要指标,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影响损失率大小的因素除收割机性能、农艺配套措施外,重要的是操作技术。由于同一株油菜上下层角果的成熟期不一致,当上层角果已黄熟时,下部角果还处于青熟期,因此联合收割机对油菜的适收期要求较严格,若机收过早,则由于作物潮湿,含水率高,不仅机器作业负荷增大,而且籽粒与茎杆粘连,难以清选、分离,造成脱粒损失和含杂率上升;若推迟收获期,则由于油菜过于成熟容易炸荚,造成割台部分损失增加。从试验得知油菜最佳适收期为黄熟末期至完熟前期,俗称九成熟左右。另外,在同一天中避开中午高温期作业也有利于降低损失率。目前理想的机收损失率在8左右,该值低于人工收获方式的损失率,农民对此基本满意。

(4)通过试验示范,选择了比较适宜我省示范推广的机型:湖州—200y、上海向明200、浙江三联180、南通五山20__型稻、麦、油兼用型全喂入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2、栽植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进行油菜栽植机械化技术试验的目的主要有:

(1)、探索油菜栽植新技术,与油菜育苗移栽相比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减少用工量,降低生产成本;

(2)、为有利于油菜机收探索适宜的栽植技术和选择新品种。

根据我省油菜育苗移栽面积较大,该项技术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的实际情况,我站也曾打算进行油菜机械移栽试验,但由于国内农机科研部门研制的移栽机械工作可靠性不理想、性能还不能满足移栽技术要求,进口移栽机械价格昂贵而放弃了这个打算。因此确定直播机械化技术作为油菜栽植的发展方向。

20__年我站制定了《油菜机直播技术实施方案》,该方案在总结各地已经取得机械直播油菜经验的基础上,详细拟定了油菜整地机直播、免耕机直播、机开沟免耕覆盖直播等三种直播技术的对比试验方法,并由省局立项在宣城、滁州、马鞍山、合肥、巢湖、六安、安庆设点试验。经过试验以宣城为代表的油菜机开沟免耕覆盖直播技术和以滁州为代表的油菜浅旋耕机直播技术取得明显成效,并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

油菜机 ……此处隐藏4334个字……

3、我校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

目前,我校机电、机械类专任专业教师有20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8人,均为本科学历,其中双师型教师15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75%,其中技师2 人。教师政治、业务素质较高,教学经验丰富。不仅能胜任教学工作,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为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学校每年均安排相关教师参与各种培训,专业负责人牛玉连主任和专任教师吴俊、李志刚赴德国参与培训,王昌盛老师赴新加坡培训,多名教师参加省四新培训。每位教师均主持或参与过省市县各级课题的研究,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可以说,本专业拥有

一支教学与科研并举、理论与实践俱佳的队伍,该队伍改革意识强,理念新,能够承担起新时期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的重任。

我们在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很多探索,积累职业教育的一些办学经验。这几年,我们采用“知识够用、技术过硬、证书多样”模式,狠抓职业教育特色,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原则,强化教学管理,认真做好教学文件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这为开办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认真调研,确定了专业设置思路与方向

用人单位在考察一个人时,都非常重视其学历背后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的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始终能跟得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能够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我们在对用人单位调查时经常听到的话。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也同样都非常关注个人素质的培养。学生毕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培育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经过这几年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学校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我们树立了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且提高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竞争力。

为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从事有关机械加工应用方面的工作,显然仅靠开设一门课是不能做到系统学习的。面向职业教育开办《机械加工应用技术》专业,立足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术训练为内容,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本专业决定建立稳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课群,其中机械加工应用专业基础课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车工工艺、钳工工艺、焊工工艺、电工基础、数控技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cad制图、机床电器、液压与气动等课程。经过努力,做到课目不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形式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讲多练,陆续将其建设成精品课程。专业课设置体现机械加工软件开发的方向,围绕各种机械加工软件课程,形成相应的专业课群。通过学习具有理论、实验、测试以及机械加工系统的分析能力。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多年来我校开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机械加工应用人才,服务于社会。我们要选好方向,以特色专业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场竞争,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

【第3篇】工程机械控制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终于快到毕业了,今年暑假,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 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几个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工厂进行生产操作实习,现在将我的实习经历整理成机电专业实习报告,希望可以帮到其他机电专业的大学实习生。

为期23天的生产实习,我们先后去过了杭州通用机床厂,杭州机密机床加工工厂,上海阀门加工工厂,上海大众汽车厂以及杭州发动机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 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的应用了,电子技术在机械 制造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通用机床厂

x月3日,我们来到实习的第一站,隶属杭州机床集团的杭州通用机床厂。该厂主要以生产m-级磨床7130h,7132h,是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机床制 造厂之一。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听取了一系列关于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注意的项目,在机械工程类实习中,安全问题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然后通过该厂总设计 师的总体介绍。粗略了解了该厂的产品类型和工厂概况。也使我们明白了在该厂的实习目的和实习重点。

在接下来的一端时间,我们分三组陆续在通机车间,专机车间和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在通机车间,该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装配流水线,并为 我们详细讲解了平面磨床个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和整机的动力驱动问题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构造。我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该平面磨床的液压系统,共分为 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

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 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 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 油液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流量的补油泵和油箱。由于闭式系统在技术要求和成本上比较高,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所以该平面磨床采取开始系统,外加一个吸震器来平衡系统。

现代工程机械几乎都采用了液压系统,并且与电子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成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 部分,怎样设计好液压系统,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专机车间,对专用磨床的三组导轨,两个拖板等特殊结构和送料机构及其加工范围有了 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比向老师傅讨教了动力驱动的原理问题,获益非浅。在加工车间,对龙门刨床,牛头刨床等有了更多的确切的感性认知,听老师傅们把机床的五 大部件:床身,立柱,磨头,拖板,工作台细细道来,如孢丁解牛般地,它们的加工工艺,加工特点在不知不觉间嵌们我们的脑袋。

在通机工厂的实习,了解了目前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只是由于机械行业特有的技术操作熟练性和其具有的较大风险性,很遗憾地,不能多做一些具体实践的操 作,但是观察了一台机床的各个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装配过程,使许多自己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鲜活了起来,明白了本专业在一些技术制造上的具体应用。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机械专项技术报告多篇范文。

《机械专项技术报告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